啤酒泡 是朋友還是敵人?

May 7, 2018 | Beer |

 

「先生,到底啤酒是要有泡泡還是沒泡泡啊?」客人問。

在一週內這問題平均會出現不下七次。客人雖然對我們團隊侍酒的專業度有極高程度的認同,但總還是會好奇 “酒泡“ 這東西到底該是怎樣?

 

「 酒泡 」

 

口語叫 Beer Foam,正確一點是要稱為 Beer Head。它就是出現在啤酒最上面的那層漂浮泡泡,對台灣人來說是個讓人又愛又恨的東西。而又愛又恨的思考模式大概是這樣 - 泡泡多,喝起來比較不苦,好棒棒!但是,泡泡少,這樣喝到的酒才夠本,CP值極大化,好棒棒!

到底該怎麼取捨,對於消費者來說真的很惱人。所以我們已替你解決煩惱,那就是將這件事交給專業的來決定!

因為泡泡的多寡,隨著不同的啤酒類型會有差異,不會有 one size fits all 的答案。酒泡可以是朋友也可以是敵人,它用得好有加分效果,用不好就會大扣分,在此跟大家解釋關於酒泡的二三事:

 

  • 酒泡能阻隔啤酒液與空氣直接接觸,減緩氧化造成風味的變化及消散。
  • 酒泡能將啤酒風味更明顯的帶出來!我們在品嚐食物或飲料時,嗅覺佔了很大一部分(70%+)。泡泡能將啤酒潛在,較不易察覺的風味給帶出來,將其放大,透過香氣傳遞,把嗅覺打開,也給我們的味覺系統預先做準備。
  • 酒泡能給嘴巴及舌頭有綿密飽滿的感覺。像大家熟悉的可樂也同樣是有二氧化碳,但因為泡泡的大小跟消散速度,喝起來的口感就比較扁,沒有像擁有酒泡的啤酒,一口飲下有綿密飽滿的感覺。
  • 不同啤酒類型會有不同的酒泡量。拿大家熟悉的 IPA 跟德式小麥 Hefeweizen 兩款就能明顯比較,像 Hafeweizen 這樣的小麥(wheat) 啤酒,酒泡一般都會比使用大麥(malt) 的 IPA 來的綿密跟多泡。啤酒內有裸麥(rye) 與燕麥(oats) 也會有較多的綿密氣泡。
  • 喝啤酒時候,酒泡太多,除了酒本身釀造的過程有影響外,可能就是侍酒的店家打太多二氧化碳進去,又或是啤酒的溫度太高,也會造成無法控制的大量酒泡。
  • 啤酒泡喝多會比較容易醉的說法其實好像也還沒有直接的實驗科學證明,但確定的是二氧化碳會加速吸收,給人比較快ㄎ ㄧ ㄤ 的感覺。

 

知道酒泡的功用後,那出去外面喝啤酒的時候,到底怎麼知道太多還是太少泡?

一般來說,不管是 Brandy 杯或是用 Pint 杯到你面前的酒,拿出食指,橫比個數字【 一 】,食指上緣貼近杯子上緣跟它平行,泡泡量落在一到二個指幅寬都是可接受範圍 (指幅就是你手指的厚度啦!)   但含有小麥(wheat)、裸麥(rye)、燕麥(oats)、黑啤(dark porter, stout) 這些啤酒,或是氮氣款 (nitro) 的話就比較不會遵照這個指幅寬做參考。

 

看到現在的你,知道有一定量的酒泡是好的。但我相信還是有人依舊堅持很想要論CP值喝到爽。很好!沒泡泡雖然聽起來可以喝很爽,但要注意的是,多了那一點點啤酒液,代價很可能會是整杯的風味變化加速。鼻子嗅覺所感受到的香氣平均下降,使得那杯啤酒感覺起來風味不夠飽滿奔放、沒那麼好喝。更別說,給你沒酒泡的啤酒,可能是杯子有油漬不乾淨、氣壓不足、啤酒放太久變老、或是侍酒技巧錯誤導致喝了會很腹脹等情況,都會大大影響整個品飲體驗。

 

所以,要給很多酒泡或是沒有酒泡我們其實都能做到,但應該隨著不同啤酒類型調整酒泡的給量,才能將風味呈現最完整,可不要為了那一點點的酒液,犧牲了整杯 (店家OS:倒給你試喝的都沒在計較,不會想省酒去弄多點泡泡)。

 

剛好在打這篇文章的時候想起,我們設計店內酒杯的時候就有把酒泡考量進去,很剛好的把我們的 Wolfpack LOGO 頂端設計在一個指幅寬的高度 (Brandy 杯一指幅,Imperial Pint 杯兩指幅),用它來倒酒,不管是生啤還是買回家的罐裝啤酒,就有個只有你跟我才會知道的的酒泡提示點當參考,好在家人朋友面前展現一下對啤酒的專業。

 

 

0 Comments

INSTAGRAM

CATEGORIES

STORE DETAIL

070-100-17614
Sun - Thurs. 10:00AM - 11:00PM
Fri - Sat. 10:00AM - 00:00AM
Tuesdays Closed
en_USEnglish
zh_TWChinese en_USEnglish
Share This